企业面对行政处罚的应对策略 | 企业风控

作者: 薛天鸿 徐光宇
发布于: 2021-08-04 00:00
阅读: 1253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不规范操作时有发生,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违法违规情形。当企业涉嫌各类违法违规被行政监管机构调查或处罚时,如何正确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企业对于监管机构调查或处罚应当有辩证的认识

 

1.当被监管机构立案调查或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时,企业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并及时认识到:公司被立案调查,说明监管机构已经掌握企业可能涉嫌违法违规的初步证据,因此企业将有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企业一旦被行政处罚,后果将非常严重,企业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相关生产经营资质的吊销等处罚措施,严重者甚至可能涉及刑事犯罪,进而被移送至公安机关处理。          

2.企业被立案调查,并非意味着企业相关行为一定构成违法违规,也并非意味着企业必然会被行政处罚。如我们某客户公司曾于2019年6月被工商局立案调查,2019年10月工商局认定其违法轻微,最终不予行政处罚。

3. 一旦企业被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则企业很可能会被行政处罚,但经有效申辩和听证,企业仍然可能不被行政处罚或者降低行政处罚的力度,目前已不乏此类先例。

 

二、企业应当在第一时间由外聘律师、内部法务风控部门牵头,着手准备应对措施

 

由于行政处罚类问题的专业性和实务性非常强,企业应当在专业律师的组织和协助下,尽快理清涉嫌违法违规的事实,进行专业的法律分析,预测可能的法律后果,寻求合理的抗辩点和突破点,用足、用好法律赋予的权利,积极举证、申辩,必要时申请听证。

 

 

三、在核实事实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应对策略

 

 1. 如果企业相关行为确实构成违法违规,并且依法应被行政处罚,则企业应当积极向行政管理部门承认错误、积极整改,争取宽大处理,从轻处罚;

 2. 如果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情节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则应当积极申辩,争取不予行政处罚;

 3. 如果相关行为不构成违法违规,则在监管机构正式立案前,企业可通过依法申辩和举证,争取不予立案;如果已被立案,则积极举证和申辩,争取监管机构撤案,不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如果已被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则积极申辩和申请听证,争取撤案,不被行政处罚。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行政监管部门所开罚单的确存在不合法、不合理的情况,企业完全可以在专业律师的帮助下,考虑提起行政复议甚至是行政诉讼,以减少或避免给企业日常业务带来不良影响,积极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

 

【案例分析——房地产企业面临行政处罚风险时的应对建议】

 

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繁多,受多个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一不小心就会涉嫌违规被有关部门处罚。房企广告违法,预售、销售中的违法,未取得或违法取得开发资质、预售许可等违法,房屋测绘、交付中的违法,违法解除预销售合同等等,均会招致行政处罚。

房地产企业在收到行政主管部门的《接受询问通知书》,《提交案件材料通知书》等通知时,常常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在此,我们建议企业,在收到该等通知时,不必惊慌,这只是行政主管部门在调查取证,并不意味着企业已经违法或必然受到处罚。收到这些通知后,企业应尽量与行政主管部门沟通,询问涉案事实、涉嫌违反什么规定,并立即将有关情况和材料进行梳理,向律师进行咨询,在律师指导下整理案件事实和材料,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

房企在接到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听证通知书》后,要积极组织撰写申辩材料或要求听证,同时应积极与主管部门联络沟通,做到及时掌握案件进展。若企业认为涉嫌违规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则应主动与主管部门沟通,承认错误,争取主管部门给予最低处罚。若企业经征询律师意见,认为案件事实或程序上有争议,或被冤枉,则应委托律师积极应对听证,进行申辩,争取对企业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

行政主管部门最终作出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若企业仍有不服,则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以上只是对房地产企业面临行政处罚风险时,在程序上的应对建议。在有具体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时,应将详细案情与律师沟通,由律师出具详细的法律意见或解决方案。

分享
  • 021-33883626
  • gl@guolinglaw.com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