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
股权转让合同,是当事人以转让股权为目的而达成的关于出让方交付股权并收取价金,受让方支付价金得到股权的合同。股权转让纠纷是合同法与公司法这两大民商领域交汇合一的集中表现,当事人的争议通常集中在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成立、生效与否、有效无效、可否撤销等问题。本文将结合案例,重点讨论股权转让合同履行纠纷的裁判规则,以指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防范有关风险。 一、情势变更在股权转让合同履行纠纷中的应用 案例一: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二终字第236号“大宗公司诉圣火矿业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一案。最高院查明,《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甲方大宗公司将宗圣公司44%股权转让给乙方圣火矿业公司,转让款6.5亿元,分期支付;宗圣公司拥有的三处煤炭资源的探矿许可证系乙方和甲方设立该公司时的出资;无论三处煤炭资源的探矿许可证是否作废、到期或失效,乙方均无条件履行本协议。三处采矿许可一直未获批准。后乙方未支付第一期股权转让款,乙方向甲方出具2000万元欠条。后依国家有关规定,禁止新建煤矿项目。甲方诉请乙方支付股权转让款1亿元及违约金。最...
-
股权转让合同,是当事人以转让股权为目的而达成的关于出让方交付股权并收取价金,受让方支付价金得到股权的合同。股权转让纠纷是合同法与公司法这两大民商领域交汇合一的集中表现,当事人的争议通常集中在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成立、生效与否、有效无效、可否撤销等问题。本文将结合案例,重点讨论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纠纷的裁判规则,以指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防范有关风险。 一、国有股权转让协议在未获得批准前为未生效合同 案例一: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二终字第42号案件,陈发树与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最高院认为,案件所涉《股份转让协议》依法属于应当办理批准手续的合同,需经财政部批准才能生效,但因红塔有限公司上级主管部门中烟总公司不同意本次股权转让,报批程序已经结束,《股份转让协议》已确定无法得到有权机关批准,故应依法认定为不生效合同。因《股份转让协议》不生效,陈发树要求红塔有限公司继续履行《股份转让协议》并承担违约责任的主张缺乏合同依据,法院不予支持。《股份转让协议》不生效后,当事人应向对方承担返还取得财产...
-
冒名股东是指以不存在的人的名义或盗用他人名义出资登记的投资者。冒名者实际向公司履行出资义务,并实际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享有权利并承担风险。但被冒名者既无出资之意,也无经营之实,而股东名册、公司章程及工商登记文件等却将其列明为股东。可见,冒名者与被冒名者之间并不存在合意。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此类纠纷的实务问题,以指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防范有关风险。 一、冒名者与被冒名者均不能被认定为股东 被冒名者虽然在工商登记上登记为股东,但不能被认定为股东。原因在于:如果被冒名者是根本不存在的人,势必将因股东的缺位而导致股东权利义务无人承受,不利于维护公司法律关系的稳定;如果被冒名者是姓名被盗用之人,因其实际并未出资,其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上的签字是被他人冒签,不符合法律规定,当然不能认定为股东。 冒名股东也不能认定为股东。冒名股东无非是为了规避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如果认定冒名股东为公司股东,不但违反法律规定,而且将助长恶意冒名行为。有时也存在根本不是公司股东,通过伪造其他股东签署文件的手段,把自己变更...
-
在借名投资关系中,被借名人不过是个挂名,其本身并非实际投资人,也不实际参与公司运营。实际投资、参与运营、行使股权的均是实际投资人,这是借名投资与隐名投资的本质区别。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借名投资纠纷的实务问题,以指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防范有关风险。 一、实际出资人乃借用他人名义行使股权,借名股东并不行使股权 不同于冒名登记,借名登记中实际出资人与被借名人之间存在关于借名出资的合意。这一点上,借名投资与隐名投资较为相似,此两种名实分离之行为皆源于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双方合意之约定。但是借名投资与隐名投资并不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借名投资中被借名人并不行使股权,股权由实际出资人行使;而在隐名投资中,名义股东不但为股权登记人并实际行使股权。 由于《公司法》对借名出资能否取得股东资格问题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致使司法实践中对此类行为的司法态度也不完全一致。处理借名出资者能否取得股权资格的问题,不能背离公司法作为团体法的性质。《公司法》作为团体法,处理公司、股东和第三人的关系理应考虑团体法所遵循的规...
-
确认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资格,不但要满足形式要件,更要满足实质要件。其中,出资行为作为实质要件,在涉及公司内部股权归属认定中,具有决定性的证明效力;而公司章程记载、股东名册记载、工商部门登记作为形式要件,是实质要件的外在表现,是对股东出资的记载和证明。此外,出资作为客观行为尚不足以认定股东资格,还要探究当事人是否具有成为股东的意思表示,这是判断当事人是否是公司股东的重要标准。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股东资格确认纠纷的实务问题,以指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防范有关风险。 一、当事人对于已经认缴或实缴出资的证明义务 当事人若想确认自己在公司的股东地位,那么其必须证明,自己已经向公司承诺认缴或者已经实缴出资,这是股东对公司最重要的义务,也是取得股东资格最重要的依据。 案例一:(2015)白中民二终字第140号袁某与某某工程有限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一案,法院查明,韩某、韩某某共同出资成立某某工程有限公司,韩某出资80万元,韩某某出资20万元。后公司变更注册资本为 1000万元,韩某出资 980 万元,韩某某出资 20 万元。201...
-
发起人协议是发起人订立的,确定各发起人之间有关设立公司的权利义务的书面文件,其内容由发起人协商确定,一般包括:发起人的基本情况;拟设立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发起人的投资数额与方式;发起人的权利义务等。本文将结合实务,重点讨论以发起人协议为依据确认股权的情形,以指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防范有关风险。 一、发起人协议与公司章程的一般关系 与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不同,订立发起人协议不是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必经程序。但在现实中,许多发起人股东仍然会在启动设立程序之初,订立一份具有相同性质的协议,其名称或称合作经营协议,或称共同投资协议。与旨在规范成立后的公司及其成员行为的公司章程不同,发起人协议重在明晰和规范发起人在公司设立阶段的权利义务。故一般认为,在公司成立以后,发起人协议对公司成员不再具有约束力,其相应的功能随即让位于公司章程。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发起人协议在公司成立后并不会失效,其与公司章程是并行有效的两种法律文件,当发起人协议与公司章程存在冲突时,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倾向于...
-
对一个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而言,股东所签署的公司章程、公司的股东名册、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书(股权证),三者对于股东所持股权的记载应当相互一致。因此,三者都是确认股权的有效证据。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有限责任公司并不完全依照《公司法》的规定签署、置备上述文件。有的公司虽然签署并向工商部门报备公司章程,但并未签发出资证明书或置备股东名册;有的公司内部订立的出资协议与章程有不同记载,同时未签发出资证明书和置备股东名册;有的公司虽然有出资证明书和股东名册,但其记载内容与所报备的公司章程不一致;有的公司的出资证明书与股东名册的记载也不相一致。上述种种情况,极易发生股东权纠纷。 一、公司章程对确定股东权的作用 公司章程对股权确认的重要意义得到普遍认可。因为公司章程由全体股东共同制定,并记载了有关公司的主要事项,包括公司名称和住所、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等,股东要在公司章程中签字并盖章。在公司设立时,公司将公司章程提交公司登记机关核准,转让股权时要变更公司章程并到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
近期,我所团队处理的一起合同纠纷案件,对方当事人作为企业法人已于2022年6月依法注销,而该公司存续期间与我所委托人订立的案涉合同中存在仲裁条款。那么该案件在企业已经丧失法人资格的情况下,该如何确定适格当事人,以及能否适用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以指引企业在经营中防范有关风险。 一、适格当事人的确定 当事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就是有明确的被告或被申请人,而被告或被申请人应该是现实中的自然人或存续的法人。死亡的自然人或已经注销的法人,其民事诉讼权利能力随之终止,不能成为适格的被告或被申请人。 《民法典》第三章明确规定法人制度,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公司则属于法人的一种,其设立、变更、消灭都需要经过合法的程序,除合并、分立之外导致公司解散的,公司都应当进行清算,清算的目的在于了结所有尚未结束的业务、终止劳动关系、清偿相应的债务,如果公司还有剩余财产的,应对公司的剩余财产进行分配。在我国虽然公司的清算注销有严格...
-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之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本文将主要讨论,用人单位依据该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满足实体上的法定条件和程序上的法定要求,以指引企业在经营中防范有关风险。 一、法条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之规定,即为我们平时所说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据该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如下满足实体上的法定条件并经过法定程序: 1. 劳资双方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不仅需要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有程度上的要求,即不仅要求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且要求“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在这里,客观情况通常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